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随我一同探寻文字的世界~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学派,在战国时期与儒家平分秋色,被称为'显学'。
可它却在秦汉之后彻底消失,连司马迁写《史记》时都感叹资料太少。
这不是自然衰落,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清洗。
——《壹》——
当墨家还能与孔子分庭抗礼公元前4世纪的某一天,齐国都城临淄,街头巷尾传着一句话:'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说这话的人是孟子,连儒家的亚圣都不得不承认。
当时的思想界只有两大阵营:要么跟着杨朱走,要么跟着墨子走。
这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如果今天有人说'中国的教育理念,不是应试就是素质',你就能理解墨家当年的影响力了。
墨子叫什么名字?翟。
他是谁?一个'贱人',这不是骂人话,墨子自己就这么说的,他出身低微,接近'农与工肆之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农民工。
但就是这个农民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更可怕的是,他还建立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有多严密?每个成员都要绝对服从首领'巨子',巨子一声令下,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成员都是什么人?手工工匠、刑徒、贱役。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社会底层,他们有多苦?史书记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
翻译过来就是:手脚都磨出了厚茧,脸晒得发黑。
小腿没有肌肉,胫骨上没有毛,在暴雨中洗澡,在狂风中梳头,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苦行僧,但也是革命者。
《吕氏春秋》记录了一个细节:'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注意这个'充满天下',不是'遍布天下',不是'影响天下',而是'充满天下',什么叫充满?就是到处都是,密密麻麻,无处不在。
战国中后期,出现了一个现象:'墨翟之言盈天下'。
韩非子更是直接说:墨家和儒家是'世之显学',显学是什么概念?就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就像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一样的地位。
可你现在还能在街头听到有人讨论墨家思想吗?
不能,为什么?因为它被人为地消灭了。
——《贰》——
一个让皇权恐惧的组织墨家到底有什么可怕的?第一,它反对等级制,墨子提出'兼爱',什么叫兼爱?就是爱别人的父母和爱自己的父母一样。
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就是炸弹。
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那还要什么家族?还要什么血缘关系?还要什么宗法制度?孟子为什么反对墨家?
就是因为这个,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在古代意味着什么?叛逆,不孝,天理难容,但墨子不在乎,他说:'凡天下祸篡怨恨,都是因为不相爱引起的。'
第二,它反对君主专制。
墨子主张'尚贤',什么叫尚贤?就是有能力的人才能当官,不管你出身如何,他直接喊话:'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是什么?这是在向整个贵族阶层宣战。
如果真的按能力选官,那些世袭的王公大人还有什么存在价值,第三,它有严密的组织,这是最可怕的,光有思想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组织的思想。
墨家不是松散的学派,而是有纪律、有等级、有行动力的团体。
巨子制度是什么概念?所有墨者都要无条件服从巨子,墨者到各国做官,还要向组织上交一定的俸禄,墨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死与共,义字当头。
史书记载:墨者'见义勇为,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这是什么组织?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个有着明确政治主张、严密组织结构、广泛群众基础的政治集团,而且,这个集团的成员主要来自社会底层。
你说皇帝怕不怕?当然怕。
墨子死后发生了什么?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家分裂了,《韩非子》记录:'墨离为三' , 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
分裂意味着这个组织开始失控。
但分裂不等于消失,三个分支依然存在,依然活跃,直到秦始皇出现。
——《叁》——
一场精心策划的屠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史书记录:'墨家集团不见了踪影,墨学无人传承。'注意这个措辞:'不见了踪影'。
不是说影响力下降,不是说门徒稀少,而是'不见了踪影'。
整个学派,整个组织,瞬间蒸发,这正常吗?当然不正常,一个存在了200多年、影响遍及天下的学派,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消失?
除非有人故意为之。
秦始皇为什么要对付墨家?很简单,墨家的政治主张和秦朝的统治理念完全对立,秦朝要什么?集权,专制,等级制。
墨家要什么?平等,民主,贤能制。
两者能共存吗?不能,公元前213年,焚书令下达,儒家典籍被烧,墨家典籍也被烧,但是,儒家有孔子的弟子传承,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庞大网络。
墨家有什么?墨家的传承主要靠组织,靠巨子制度。
组织一旦被打散,传承就断了,更关键的是,墨家的成员主要是底层民众,这些人没有话语权,没有文字记录的能力。
他们一旦被镇压,就真的彻底消失了。
汉朝建立后,发生了什么?刘邦是农民出身,按理说应该对墨家思想有好感,事实上,西汉初期确实在使用墨家的一些理念。
节俭、实用、重视底层民众 , 这些都是墨家的主张。
但是,汉朝统治者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墨家思想可以用,但墨家组织不能恢复,为什么?因为一旦恢复墨家组织,就等于重新培养一个反对派。
汉武帝时期,最后的审判来了。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这个策论的核心是什么?'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翻译过来就是:除了儒家思想,其他思想都要彻底铲除。
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国策,墨家彻底失去了生存空间,不仅是思想上的打压,更是组织上的清洗。
汉朝开始大规模打击'游侠'。
什么是游侠?就是那些有组织、有纪律、讲义气的民间团体,墨家的后人大多数都成了游侠,打击游侠,实际上就是在清剿墨家的残余势力。
这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清洗。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前后用了一百多年时间,他们要的不是墨家的衰落,而是墨家的彻底消失,他们成功了。
——《肆》——
为什么只有墨家被彻底消灭?同样是诸子百家,为什么只有墨家被彻底消灭?道家还在,法家还在,甚至兵家都还在,为什么偏偏是墨家?
答案很简单:因为墨家是唯一一个既有思想又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道家怎么样?老庄思想确实深刻,但道家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政治诉求,道家讲的是'无为而治',这对皇权构不成威胁。
法家怎么样?韩非、李斯这些人的思想确实犀利,但法家为皇权服务,不反对专制。
反而,法家的思想正是皇帝想要的,只有墨家不一样,墨家既有革命性的思想,又有严密的组织,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是皇权绝对不能容忍的。
墨家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兼爱 ,直接冲击等级制度,非攻,直接反对兼并战争,尚贤,直接威胁世袭制,节用, 直接批评奢靡享乐。
这些主张,哪一个不是在打皇帝的脸?
而且,墨家不只是说说而已,它真的在实践,墨者真的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墨者真的在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墨者真的在为理想而献身。
这种言行一致的态度,这种理想主义的精神。
这种不妥协的立场,对专制统治者来说简直是噩梦,皇帝可以容忍空谈,可以容忍清议,但绝对不能容忍有组织的实践。
所以,墨家必须死。
不是衰落,不是没落,而是必须彻底消失,消灭了墨家,就消灭了平等思想,消灭了平等思想,专制统治就可以千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