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阅兵预演与开国大典阅兵仪式
1949年3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从西柏坡进驻北平。到达北平的当天下午,毛泽东等领导人便在西苑机场举行了阅兵仪式。西苑阅兵式,是解放战争时期唯一一次阅兵,也是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的预演。
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毛泽东对此次阅兵高度重视,强调:“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并亲自审定了《阅兵典礼方案》。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朱德任阅兵总司令,在长安街检阅了受阅部队,并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陆海空三军部队16400多名官兵代表全军500万部队接受了检阅,仪式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阅兵式上,最先接受检阅的是海军分队。他们以“八一”军旗为前导,英姿勃勃地通过天安门主席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国庆大阅兵中,只有开国大典的阅兵式是按照海、陆、空的顺序进行的。
紧接着的是多兵种的陆军部队,包括步兵、炮兵、战车、骑兵等兵种,他们在《八路军进行曲》《坦克进行曲》《骑兵进行曲》等伴奏下,雄赳赳、气昂昂地接受着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此次阅兵参阅的轻重武器装备多达110多种、82种口径,这些武器产自世界24个国家的98个工厂,因而被称为“万国牌”。
当陆军战车师行进到天安门时,空军飞机以三机和双机为编队,依次飞经天安门广场上空。按照预定方案,在速度较快的9架P-51型战斗机飞过之后,再向右转弯,沿北城墙外侧飞行,迅速绕过建国门,衔接到第六分队的后面,第二次通过天安门上空。这样一来,人们看到的受阅飞机不是17架,而是26架。“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外国记者未察觉这个细节,惊异于人民解放军空军一夜之间竟有如此实力。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连续国庆大阅兵
开国大典阅兵,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之后的连续10年阅兵,也令中国国庆阅兵逐步制度化,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些规制被沉淀、固定下来。那么历次阅兵到底呈现出哪些亮点?
在1950年国庆阅兵进行的同时,正逢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毛主席发出“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参加过开国大典阅兵的第199师,在完成国庆一周年阅兵任务后,迅即开赴朝鲜战场。
1951年的国庆阅兵,一批身经百战和功勋卓著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国庆阅兵,并走在受阅部队的最前面。民兵大队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1952年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八一”军旗,出现在国庆阅兵仪式,引导受阅部队进入天安门广场。
1953年国庆阅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率领受阅方队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阅兵总指挥张宗逊上将!这开创了将军领队受阅之先河。
195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五周年。此次最大的变化是受阅的武器装备由缴获的“万国牌”换成了型号、口径统一的引进或仿制的苏式武器。除此之外,阅兵还第一次出现了伞兵方队。骑兵部队最后一次接受检阅后,从此退出了阅兵舞台,这也标志着我军由骡马化向机械化的转型发展。
1954年阅兵,骑兵部队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1955年国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官兵全部着新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衔制的实行结束了解放军“有军无将”的历史,此次阅兵还出现了将军领队。1956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连续国庆阅兵中唯一的一次雨中受阅。1957年国庆阅兵最大的亮点来自空中。中国自行生产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歼5型歼击机首次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1958年国庆阅兵时,首次出现首都民兵师和女民兵队伍。1959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逢十大阅”,规模比以往更大,准备工作也比较早。此次阅兵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次阅兵。此次受阅武器装备的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由我国制造的“五九”式“陆战之王”第一次接受检阅;受阅的6种型号的火炮中,有5种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红旗牌”检阅车也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式。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之后,我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到1981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
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雨中阅兵。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次大阅兵
1984年阅兵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首次阅兵,是民众间隔了25年之后再次看到震撼人心的场面。此次国庆阅兵,首长与受阅部队应答词进行了重大改变,由“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正式改为由首长高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官兵齐声应答:“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1999年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这次国庆阅兵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军队的世纪性大检阅。其集中展现了国家改革开放2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进入21世纪的自信和从容。
2009年阅兵是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后的背景下举行的。这场21世纪的第一场阅兵,是解放军在军改重塑后的首次集中亮相。此次阅兵虽然参阅兵力的总体规模与上次阅兵相比略有缩减,但技术型兵种更多、装备类型更丰富、信息化程度更高。此外,各种类型的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岸舰导弹、巡航导弹、洲际导弹纷纷亮相,展现了国防工业“井喷式”发展的辉煌成果。
这一阶段的阅兵仪式前后跨度时间长,至少以10年为周期,但是这一阶段的阅兵仪式已不再是一般性的军队演习和军事能力展示,而更多的是展现具有全民意义的举国庆典,其目的是集中展现改革开放的成就,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激发民众爱国情怀。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次阅兵
进入新时代的三次阅兵: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2017年7月30日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和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这一阶段的阅兵拓展了新中国阅兵仪式的内容,“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阅兵仪式的时间和地点突破。在举行时间上,这一阶段阅兵不再局限于国庆日。2015年阅兵的举行时间是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也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
在举行地点上,201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朱日和训练基地成为天安门广场之外新中国阅兵仪式的又一场所,其军事层面的价值,因诸多重要装备的亮相而备受关注。2015年和2017年两次阅兵仪式的举行时间和地点,也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记忆,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政治意义。
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现场。
阅兵仪式在主题设置上进一步拓展。一直以来,新中国阅兵都是作为国庆庆祝活动的基本仪式,但2015年阅兵是我国首次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为主题进行的阅兵,彰显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旨;2017年阅兵是我国首次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为主题组织的阅兵仪式,沙场点兵的形式体现了“实战化”的色彩。
阅兵仪式在武器装备上变化显著。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参阅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装备,其注重联合编组、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的方式,集中体现新时代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我国国防科研的自主创新能力。
阅兵仪式展现了传承与开放的信心。2015年阅兵中的抗日老兵方队和英模方队,2019年阅兵中的战旗方队,都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与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2015年阅兵还特别邀请了外国军队参阅、邀请外国领导人出席观摩阅兵仪式,体现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国际性以及中国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信心。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回溯历次阅兵,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举行纪念活动和专题阅兵,不仅使中国人民铭记历史,同样也是在向全世界昭告,和平来之不易,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珍视现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