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命运了。能原谅的,不说原谅也会原谅,不能原谅的,说了原谅也不会原谅。”
这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事都可以释怀,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原谅。“原谅”这件事,并不是去判断一个人好与坏,品德优与劣的标准。
原谅是有底线的。
《长大》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不是所有错误都能被原谅,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原谅你。”
有一些事在他人一句道歉后,我们都可以大度地说一句没关系,但是原谅是有设限的,可以原谅的当然会去原谅,不能忘记的也不要强求忘记。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我们面前走马观花过了一遍,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故事表面的风轻云淡,却往往难以察觉故事背后的痛彻心扉。
有一些伤害不会让时间抹平。
一个大学教授在最后一堂课上,讲了他刚工作的时候被一位学生诬告成为反派,导致他失去了工作,瘸了一条腿,妻子也不堪忍受改嫁他人。因为这件事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许多磨难。
最后经过平反,重新站在三尺讲台,终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我以为他会如同很多故事结尾一样怀着圣母玛利亚的心去原谅所有人。但是教授却这样说,他原谅了所有人,除了当年诬告他的那位学生。
当学生上门请求道歉的时候,教授跟他如是这样说:“我们以后最好还是不要再见面了,我不恨你,也做不到原谅你。”
后面我想了一下,明白了教授为什么无法原谅这位学生。
有一些犯下的错就如同烙印一样刻在那边,它不是一句“原谅”就可以熨平的;如同一滴墨水不小心滴到一叠宣纸上,不是掀开第一张就完事的。
《爱情公寓》里有一段展博和一菲的对话是这样子的,展博问:“如果有一个人深深地伤害你了,那你要多久才能原谅他?”
一菲:“原谅他?原谅他是上帝的事情,我的任务,就是送他去见上帝。”
时间不是万能的,它没法弥补受过的伤害,没法去等价偿还失去的一切,原谅往往只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却常常没法治愈自己受过的创伤。
很多事情,经过若干年回想起来心中依然历历在目,心中还是隐隐作痛。一些伤害已经造成,再发自内心的忏悔也为时晚矣。
我们永远没法感同身受别人的苦
世上有很多事情小得如同一块小石子扔进湖里,产生圈圈涟漪又复归平静,在我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插曲,但也许这些看似一丁点大事情可能就会影响别人一生的轨迹。
原谅这件事更多的时候是旁观者迷,当局者清,我们永远无法成为他人,如果不能去了解整件事背后的经过,不能去体会整件事给他人造成的伤害,就应缄口不言。
有人问蔡澜:“与人报仇,是报好还是忘记好?”
蔡澜回答说:“三年不晚,有得报就报。”
懂得原谅可能是善良是大度,但不原谅不一定就是睚眦必报,不一定是小心眼。
对于伤害你的人,可以释怀的就轻装上阵,不能遗忘的虽不予报复,但起码可以铭记于心,携带而行。
很多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以大度去要挟别人,以善恶去混淆是非。
但是他们应该懂得一个道理:你若是不懂别人的苦,就不要随意劝别人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