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卧龙说股到金,(https://xueqiu.com/8102811555/330656214)
$上证指数(SH000001)$ 大家在股票市场操作久了,或者在一只股票上亏损或者盈利久了。 就会经常发出疑问,股票里面的庄家到底是谁?股票里面有庄家吗?
那么,庄家到底是谁呢?
狭义上讲,是指某一个资金大的机构控制了股票。 广义上讲,其实是所有参与投资这只股票的人,共同认同的方向。 看跌的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庄家或者看,涨的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庄家。
你比如说多空的转变。 什么叫多头,什么叫空头?没有一成不变的。多头,也可能变成空头,空头也可能变成多头。
比如昨天股市大跌,跌停板上割肉的人,今天就不希望股市上涨,因为上涨他们就搁在地板上了,所以他希望再跌,然后以更低的价格买入。 所以他们原本是多头,但现在变成了空头。
昨天在跌停板上建仓的人,今天就不希望股市下跌,因为,下跌他们就抄错底了,那么上涨他们就有活力了,所以他们希望上涨。 原本是空头,现在就变成了多头。
当时你在这个市场上混久了,你就看到每天的多头和空头不同的观点的碰撞,就不再稀奇古怪了。 只不过是仓位决定脑袋的判断罢了。
多,最后是空。空,最后是多。
下面我们回归今天的正题,庄家是谁?
其实股票市场中所谓的 "庄家" 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概念,卧龙需要从多层次进行剖析分享看法仅供参考:
一、狭义庄家:资本巨鳄的隐秘游戏
1. 传统坐庄模式:
- 典型表现为 "吸筹-锁仓-拉升-出货" 四部曲,典型案例如1990年代亿安科技操纵案,庄家通过300多个账户控制流通盘85%。
- 现代演化出 "联合坐庄" 模式,2021年某白酒股,被曝出多家私募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进行筹码交换,累计交易量达流通盘的120%。
2. 新型主力形态:
- 量化机构:头部量化私募管理规模超千亿,2023年其高频交易贡献A股25%成交量。
- 北向资金:2022年单日百亿级净流入达23次,对核心资产定价权显著增强。
- 产业资本:大股东通过回购、增减持影响股价,2023年A股回购金额突破1500亿。
3. 技术特征辨识:
- 筹码集中度: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从15%骤增至40%。
- 量价异动:日换手率长期低于0.5%后突然暴增至15%。
- 盘口语言:买五档常挂大单托盘,卖档稀疏。
二、广义庄家:群体心理的共振效应
1. 行为金融学视角:
- 羊群效应:2020年白酒板块机构持仓,超配比例达历史极值的3.2倍。
- 反身性理论:2021年新能源赛道,估值与融资规模形成正反馈循环。
- 囚徒困境:2022年4月千只私募产品,触及预警线引发的强制平仓潮。
2. 市场结构演变:
- 散户占比:从2015年的85%降至2023年的53%。
- 机构博弈:2023年Q3主动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中位数达89.7%。
- 衍生品影响: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量突破20万手,期权隐含波动率成情绪指标。
三、监管框架下的新生态
1. 监管科技升级:
- 大数据监控系统,已能识别0.01秒内的异常报单。
- 2023年查处市场操纵案,同比增加37%,最大罚单达36.8亿。
- 穿透式监管使实际控制人关联账户无所遁形。
2. 主力行为转型:
- 从价格操纵转向预期管理:通过券商研报、财经媒体引导市场情绪
- 量化策略迭代:机器学习算法挖掘300+另类因子构建预测模型
- 跨境套利:借助沪深港通、QFII等渠道进行跨市场定价
四、投资者应对策略
1. 识别维度:
- 龙虎榜分析:机构席位净买入占比连续3日超30%。
- 大宗交易折价:连续10笔折价率收窄至1%以内。
- 融资融券变化:融资余额增速与股价涨幅偏离度超2个标准差。
2. 风控要点:
- 设置动态止盈止损:根据ATR指标调整阈值。
- 监控Beta系数:个股与行业指数相关性突变超0.3。
- 流动性管理:避开日均成交额低于1亿的标的。
3. 认知升级:
- 理解市场生态的多层次性:公募、私募、外资、游资的博弈格局。
- 掌握资金流向工具:Level-2数据中大单净量、主力净流入等指标。
- 建立概率思维:任何交易策略需经500次以上历史回测。
当前市场已进入"后庄股时代",传统坐庄模式生存空间压缩,但资金优势群体的定价权博弈,将以更复杂的形式存在。
我们广大散户投资朋友们,需建立立体的市场认知体系,既要警惕操纵风险,也要理解群体心理规律,更要敬畏市场有效性。
监管科技的进步正在重塑市场生态,唯有持续进化认知维度,方能在现代金融市场的多维博弈中占据主动。
卧龙聊聊仅供大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恭喜大家发财,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贵州茅台(SH600519)$ $国新健康(SZ000503)$ #农业股逆势大涨,新赛股份涨停#